《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夏至风俗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3、冬至馄饨夏至面 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4、麦粽和夏至饼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夏至养生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夏至过后,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候,应多食生姜、老红糖之类的温补食品来滋阴润燥养精神。 据《本草纲目》明确记载:“老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温而通之,温而补之,温而散之之效”。因此自古以来,老红糖都是药食同源的温补老食品。也是历代中医调理虚寒症的常用品,故而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调理食品。 炎炎夏至日,浓浓香醇味 九吉公老红糖甜你一夏! |
交易提醒:本站不提供在线交易,交易请通过淘宝、闲鱼等大型平台进行,收到货满意再付款,切不可微信直接先打款,以免钱货两失!
Copyright 2006-2021,版权所有 53Shop.COM ICP证:闽ICP备09003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