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最近就有一则关于“老师可不可以做微商”的争论,设想一下,如果您的孩子的老师成为微商,您会欣然购买产品还是默默屏蔽呢?本文来探讨一下老师,家长之间那些微妙的关系。
人言可畏,特别是对这大千中国来说,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看法,我们姑且来看一下老师不该做微商的几宗罪:
一是,不该上班时间在朋友圈推销微产品。
二是,由于时下社会的复杂性、师生家长关系比较微妙等,即便是一些“老师微商”并没有以此强行向家长推销产品的意思,但为了避免瓜田李下,有觉悟和爱护老师声誉的“老师微商”,也应该选择在非家长的朋友圈内推销产品。
三是监管不该不力和滞后。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微商在方便买卖和创业的同时,很显然对以往的管制秩序造成了挑战。比如以往的实体经销,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可能都有直接间接的规定,作为老师是不能在学校推销的,但微商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由于隐蔽性等,很容易打破和逃过以往老师经销的限制和监督。
对此,针对以上几点,小编给“老师微商”提出两点建议:
建议1:教师最好不要做微商 否则容易违师德
教师做微商很难用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来说,“当然,从我个人看来,教师最好不要做微商,如果要做,也应该有所尺度。”
从国家政策层面上来说,国家倡导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很多人都加入这个大流,而国家教育部门又没有明确规定教师不能做微商,加上现在是自媒体时代,网络发达、信息化快速发展,无论是从政策上还是大环境上都给教师做微商提供了条件,如果教师在不影响自己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去做微商,是不存在合不合法的问题,而只能根据教师做微商的实际情况,从道义上去讨论。
比如教师应该公私分明,某学校校长指出:“尽管家长的确从理论上是微商的潜在客户,但我个人非常反对教师将家长作为销售对象,尤其是教师建群,并在群里发布产品信息的行为,这种情况属于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应该从道义上加以谴责,如果教师非要做微商,应该把握好家长和客户的定义区分,应该把握好工作与业余的界定,否则都是违背职业道德的。”
建议2:即使教师做微商 家长无需纠结
对于已经存在教师做微商的现象,家长在买不买的问题上也无需纠结。
该校长认为,一是在岗的教师都是具有职业道德的教师,二是一个班的学生就是几十个,做微商不可能将客户群体锁定在几个家长身上,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家长无需担心不买会导致老师对孩子区别对待,如果有需要就买,没有需要也不要纠结。
总结:如果教师是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那么无需担心,如果是没有职业素养的教师,即使家长购买了她家产品,也并不一定能真正教育好您的孩子,对您的孩子有优待,因此,小编看来,应站在职业素养道德线上,家长和教师一起守护好这条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