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一张在线辅导老师王某的课程清单,2617名学生购买了一节单价9元的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扣除20%的在线平台分成后,这名老师一小时的实际收入高达18842元,这个薪资甚至超过当下火热的网络女主播。据传,该老师开设的7节课,听课总人数达到9479人,课程总收入约8.4万元,如果按在线教育平台扣除20%分成计算,该老师7个小时的实际总收入超过了6.7万,几乎是一个普通学校教师一年的收入。
在线教师1小时收入为什么能过万?在线教育市场有多大?当“在线辅导”平台能提供的收入远远超过学校时,教师们的精力和心思会放到哪一边?对待“在线辅导”这样的新事物,学生、家长、社会、教育主管部门该怎么看?
在线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在线教育UP值不高 但辐射人群广泛
中信建投分析师 武超则:传统线下可能一节课最多教五百个人,但在线上可以是五千个甚至五万个,所以其实课单价,就是我们讲的UP值每小时的价格,每个学生其实可能更并不高,9块钱,关键还是因为在线的这种方式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所以可以辐射更多的,甚至除了直播的方式可以录播,可以再二次销售,所以这个UP值高或者说总量的每小时比老师的薪酬高,是有可能的,而且也是比较客观的,是市场化的结果。
在线教育以互联网+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优化分配,有利于实现多方共赢
财经评论员 王冠:这是个多赢的局面,孩子打破了地域限制,大家注意,这9块钱是买两瓶饮料的价格,不管在哪,都能花9块钱,听一位很优秀老师上一个在线课,老师增加了收入这当然也是赢了。可能有人会说,那学校人才是不是流失?学校有一个在互联网上风升水起的巨星,那学校其实是获得了品牌溢价。
我觉得这是一场价值观的胜利,为什么老师一小时不能挣到一万八呢?当一位老师获得了很高的收入,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国历来的尊师重教的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吗?难道不希望在未来几年,会看到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希望去当老师的欲望超过当公务员吗?所以,这是很多赢的。
教师资质如何审核?
在线教育内容大于形式,相关平台有责任筛选教师
中信建投分析师 武超则:教育的内容本身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优于一切形式,因为教育是有时间成本的,所以很多在线教育的东西,便宜是一方面,但可能跟别的互联网产品部一样,它核心的关键点可能是在于学会,或者说体验,在这个前提下有更高的性价比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突破。
回到内容本身,其实本身在线教育平台是有责任的,比如做内容的筛选,当然另外最终它是一个市场化选择的。因为像老师,一定是在平台上长期积累口碑比较好的老师,或者说学生本身有比较高的辨识度的老师,这其实是一个更加透明化去衡量老师的价值,最终形成一个正循环,就是越好的老师越受欢迎,就像明星一样,大家喜欢他,可能不好的老师或者相对比较差的内容,可能有了一次试错,那过后其实它也会沉下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财经评论员 王冠:这意味着在教师评价体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小时能挣到一万八,孩子已经是中学生了,家长谁会拿自己的钱去打水漂,谁会拿自己的孩子去瞎耽误功夫?所以说这本身是一种实践的肯定,而带来了教师一种市场化的评价机制。
传统学校用什么方式留住老师?
在线教育平台与传统学校最终会形成较为均衡的发展体系
中信建投分析师 武超则:在线教育平台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资源,资本的原因,或者很多互联网公司拿到钱可以去烧,可以去砸,所以可能会造成他并没有像市场化那么透彻的阶段下,反而造成资源的失衡,是有可能的,但最终的话还会达到一个相对比较均衡的状态,这里面可能需要市场、学校本身包括主管部门,最终形成相对比较均衡的体系,当然现在还在一个博弈的过程中。
教育主管部门应改变“红牌思维”
财经评论员 王冠:各个领域主管部门面对着现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局势的演变特别需要改变红牌思维,过去严禁中小学的在职教师去补课,现在这种行为不允许,进而亮红牌这注定是行不通的。
面对现场网友提出公职单位应该禁止在职参与发展在线教育的看法,财经评论员王冠依旧认为这样的方式实际上可以让更多的职业让资源进行更广泛的辐射,不应被制止。
对于在线教育这一话题,美国是走在前列的国家之一,纽约路透财经评论员陈一佳,为大家介绍美国在线教育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