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疫情防控政策全面放开,低迷的经济也开始逐渐复苏,甚至很多行业都出现了报复性消费。不过,也有人感兴趣到,最近物价好像又又又涨了,许多东西都在涨价,这是怎么回事呢?为啥东西在变贵?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目前市场行情最新消息吧。
一月以来,人们最普遍的感受是机票和酒店价格一路“狂飙”。最近,似乎生活用品也在涨价。
1月,农夫山泉表示每桶水增加2元,涨幅10%;
麦当劳随心配从12.9元上涨到13.9元,肯德基的多款产品也有0.5-2元的不同程度的涨价;
共享单车价格上调到每15分钟1.5元。
这一场从机票到共享单车的涨价使得许多人惊呼生活成本也太高了。
物价上涨,在我们以往的概念里往往与通胀所绑定。但这一次,我们要警惕的是通缩。
2020年以来,代表市场上有多少钱的M2,增速长期保持在8%以上,今年2月末,M2余额高达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创近7年新高。去年11月末,央行释放了约5000亿元的流动性,3月17日央行再次降准。
市场上的钱是不少,但是2月我国CPI跌落到了1%,目前已经出现了通缩的苗头。
既然如此,为什么物价会涨?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机票酒店等商品的价格受到市场供需影响尤为明显。
过去三年,人们的出行和娱乐受到压抑,与之相伴随的是旅行社、航空公司、民宿等相关行业的收入骤降。现在,人的需求被迅速释放,市场需求大,价格提高也不足为奇。
第二,有些商品的原材料和成本涨价,其价格自然随之提升。就拿矿泉水来说,去年国际油价维持高位,使得对PET(一种塑料材质)采购成本变高,加上纸箱、标签、收缩膜等包装材料成本,导致2022年上半年农夫山泉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 60.9% 下降至 59.3%,上游成本的上涨,瓶装水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第三,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人对于物价的感知是不同的。人们感受到物品涨价的来源更多是吃穿住行这几个方面,而我国CPI则由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居住这八大类构成。今年酒店餐饮行业是涨价了,但是汽车、电子产品等商品却面临着降价依旧销量不高的情况,在这些方面,人们目前的需求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并且,地区不同,物价自然也不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全国各省份CPI指数最高为江苏的1.7%,最低为贵州的0.3%,同样的商品,面对江苏人民在抱怨高物价的时候,贵州人民也许还会发出“我没觉得涨价啊”的疑问。
因而,我们对于物价的感知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运转的真实情况。
本文整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Email:kf@53shop.com 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