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和网店盛行,轻点鼠标,货比三家,然后付款,即可等着快递将所购买的货物送上门。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消费模式,然而这对实体批发商户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昔日的批发市场繁华风光不在
在德州国际商贸城内的鞋帽区,许多店铺前来光顾的顾客却很少,店老板不是上网就是玩手机。
“以前早晨前来批发货物的顾客就特别多,根本顾不上招呼零售顾客。而现在,批发货物的顾客少得可怜。其实周末或者下午的时候,商场里人挺多的,但大都是看样式和询问价格的,真心购买的却很少。”经调查,从去年开始,店内年销量相比前几年减少了40%,今年上半年的批发量仍不理想,零售就更不用提了。
床上用品区也冷冷清清,丝毫没有以前商贸区热闹喧嚣的气氛。
“以前,来自河北,甚至海南的客户都有不少,现在批发的大都是县里的商贩,大多都集中在早晨。”
受网络冲击,实体商户利润下降
“这些玩具还能再便宜一些吗?我在网上看到的加上运费还便宜好几块钱。”“算了,我们还是在网上买吧,网上样式也漂亮。”8月17日中午,记者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商贸城某玩具用品店内采访时听到了两名正在挑选玩具的年轻情侣的对话。
该店老板告诉记者,近几年明显感觉生意难做了,尤其是近两年,房租、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几乎所有商户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出现了下降,而且近几年退出的也有不少。
采访中,不少商户都提到了电商的冲击。“像阿里巴巴网站,使许多中小企业之间的商品流通不再通过经销商或批发商,而是直接由厂商进行商品交流,使批发商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一位经营小家电的商户说。
此外,零售业的直接采购同样影响批发商的销售额和利润。而许多中小型的零售终端,为缩减货物流通成本,也采取联合采购的方式,对批发行业也形成了较大压力。
商家强调批发而忽略品牌
“小李批发部”“箱包批发超市”……在火车站附近的九州商城,类似的招牌随处可见。记者观察发现,一些批发市场的商铺招牌大多仍强调批发而忽略品牌。“批发市场的商品以三四线品牌居多,叫得响的品牌很少。”德州国际商贸城经营皮具的商户杨先生说。
商户们还在延续以前的传统思维,殊不知,现在的年轻客户更注意品牌。很显然,“某某品牌总代理”比“某某批发部”对消费者更有吸引力。
“由于批发行业进入的门槛较低,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拥有的客户资源不同,大部分批发商品牌意识不强,批发市场中名牌商品少。”市商务局商贸服务管理科科长张健说,很多商户只知道销售额下降着急,找不到出路,没办法只有退出市场。
★ 出路 ★
经济新常态“互联网+ ”提出后,批发市场转型道路何在?品牌、专业与电商被认为是转型 的几大抓手。面对来自厂家、零售商等各方面的挤压,批发业要从以单纯的扩大门面和摊位,逐步转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扩大市场辐射范围的方向上,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结合起来,将代理、配送、连锁、超市、大卖场、精品店等的商品流通方式与电子商务相结合起来,以求新的突破。
但是,触网也不可盲目。采访中差不多50%的商户都曾经去淘宝开过店,但是80%都是不赚钱的。找好精准的发展方向、树立品牌效应很关键。同时,应大力推动批发业的资本重组,形成大经销商、大代理商、大配送中心、大物流中心,做成集物流库存为一体的大型服务业,同时着力打造高质量、高服务品牌,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