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于前期渠道的快速扩张,一些品牌服装企业无法承受由于店铺数量急剧增加所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再加上高库存、地租节节攀升等因素,今年纺织服装行业的关店潮正在持续。
一边是Zara、优衣库、无印良品等品牌加速扩张布局,雅戈尔、报喜鸟、美邦等服装企业热火朝天忙投资忙并购忙转型,安踏上半年狂收51亿创下公司历史最高水平,茵曼等互联网品牌到线下开店抢夺市场份额,而另一边,却是无数的服装品牌欲哭无泪,深陷关店狂潮。曾经的的旗舰店变成吆喝声不断的折扣店,或是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To Be Or Not To Be?成为众多服装企业老板们每天不得不面临的纠结抉择。
虽说关店潮早几年就持续存在,不是今年的新现象,但是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动辄上千的关店数字,还是着实让人瞠目。纺织印染服装资讯平台选取了一部分服装企业近期的关店数据,简单罗列出一份不算齐全的服装品牌店铺阵亡名单。2015的服装行业,用一半火焰一半海水来形容,倒是十分贴切。
1.波司登:大举关掉5053家门店 净利润创上市以来新低
净利润:据其7月28日公布的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年报数据显示,上一财年波司登营收为62.93亿元,同比下滑23.61%;而净利润更同比大跌81.01%,至1.32亿元。
关店数:截至今年3月31日,波司登零售网点为6599家,同比减少了高达5053家,其中自营零售点减少1296家、第三方经销商经营的零售网点减少3757家。
个案评论:一是传统的“品牌+批发”经营模式不仅导致产品市场适应性低,还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导致企业毛利率下降;二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实体门店业绩表现不佳,不得不关店。
2.利郎:上半年关店15家 依旧去库存化
净利润:截至2015年上半年,利郎净利润增加11.6%至人民币2.77亿元。盈利增长乃来自营业额的增长以及毛利率扩张。期內营业额上升9.0%至人民币11.88亿元。
关店数:截至2015年上半年,利郎店铺数量共3,080家。期內,旗下品牌「LILANZ」店数目净减少15家至2,768家。
个案评论:受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冲击,去年一年,利郎关闭了一些低效店,是利郎战略的一部分。关店是为了转型升级,经销商也需要转型升级。
3.百丽:门店规模下降 一季度零售网点减少167家
净利润及关店数:百丽国际最新公布本财政年度第一季度(3月至5月)零售营运数据显示,这家中国最大的鞋履生产和零售公司在内地零售网点数目净减少167家,而其鞋类业务销售同比下降7.8%。此前,门店规模一直是百丽国际的优势所在。
个案评论:在市场饱和、成本上涨、电商持续性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共同掣肘下,女鞋品牌单纯走规模化、拼产能降成本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
4.佐丹奴:去年关店190家 溢利同比降近四成
净利润:2014年关190家,净利润大幅下降38%休闲服装品牌佐丹奴3日发布2014年业绩报告称,公司销售额为55.45亿港元,较2013年的58.48亿港元下降9%,净利润大幅下降38%,至4.08亿港元。
关店数:截止去年底,门店数为2452间,较去年减少190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