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随用随取,收益比银行存款还要高得多,很多人把大量的钱投入到余额宝中,但是投资余额宝也是有风险的,那么余额宝风险,你了解了吗?一起来看看!
虽然风险极低,但在某些情况下,却仍有亏损风险。
但在现有的计价体系下,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
我们查看自己货币基金收益时,看到的一般都是七日年化收益率和万分收益,你可以清楚的看到每天赚了多少。
我举个栗子。
假设基金公司拿了你的10000元钱去买了一个7天后到期的债券,到期后可以拿到7元的利息。
按照目前“摊余成本法计价法”,你的账户里每天都会多出1元钱,不会亏损。
实际情况却不一定完全按这个剧本走。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货币基金是没法把债券持有至到期的。
比如,在发生大额赎回(大户一下要取出很多现金)时,货币基金为了给他们钱,就不得不卖一些没到期的债券。
债券没有到期,如果市面上想买的人比较多,那也没什么问题。
怕就怕,大家都想要现金,不想要债券,那货币基金只能折价卖。
原来100块到期能拿到105块的东西,现在90块都没人要,坑爹啊!
这时候虽然账面上货币基金仍在赚钱,但实际价值却出现了亏损。
美国历史上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在2008年次贷危机时,市场极度缺钱,没人愿意买没到期的债券。
后果就是,卖的早的人没事,卖的晚的人,实际却拿不到账面上的钱。
当大家意识到货币基金也会亏时,就会大量赎回导致挤兑,发生更为严重的风险事件。
货币基金规模小的时候,这种风险不明显,但规模大了之后,隐患就很大了。
监管层也意识到了“摊余成本法计价法”的弊端。
去年发布新规,2017年10月份以后成立的货币基金,按照“浮动净值计价”。
什么意思呢。
今后的货币基金,你亏了就是亏了,赚了就是赚了,按实际价格来算。
对之前像余额宝的老货基,虽然仍可以用旧方式计价,但也要求更多了。
需补缴保证金。
就余额宝现在的规模,60、70亿元是逃不了了。
这也是最近余额宝为什么主动限购的原因,要听监管爸爸的话啊。
在去杠杆、严监管的背景下,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到底买了什么,有哪些风险。
严格意义上,除了银行存款,剩下的所有产品都是有风险的。
你获得了超过银行存款的收益,一定会承担风险,只是大和小的区别。
后面,余额宝估计会一直限购下去,如果再补缴保证金,收益率也会没有优势。
正确的认识这些,找一些备胎可能会获得更高的收益。
余额宝,还是别抢了吧。